2025年7月18日-21日在中国杭州召开的由《表面技术》编辑部、《表面科学技术(英文)》编辑部主办,中国计量大学及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主办了“2025国际表面科学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旨在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引领颠覆性技术创新、剖析难点与痛点案例、突出关键性技术、强化应用基础研究,为全球从事表面科学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搭建一个技术交流、信息共享、成果展示、沟通合作的平台,以促进表面科学技术事业的高速发展。
本届大会的交流形式包括:大会报告、圆桌讨论、分论坛邀请报告等形式,研讨主题包括但不仅限于能场复合表面改性技术、表界面电化学科学与技术等14个主题学术论坛及青年科学家论坛,邀请了300余位国内外专家作报告。大会同期举办了展览会,20余家企事业单位展示了最新技术、产品,并发布多项科技成果及技术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10余个国家的重点高校及研究院所的600余名表面科学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现场参会。

为了更深入地揭示表界面的科学问题,推动表面技术的广泛应用,孙世刚、韩恩厚、Hans-Joachim Freund、涂善东、Saurav Goel、李忠盛、Ralf Feser、姚建华、Tomas Prosek等知名专家作大会主题报告,反响热烈。中国计量大学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我校王乐副校长进行了大会致辞并对我校进行了介绍,增强了我校在国际表面科学技术与应用的影响力。

我校材化学院作为主题论坛2:表面电化学科学与技术论坛的召集单位,卫国英教授及金成滨研究员担任论坛执行主席。学院青年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会,宗泉副教授做了题为《水系锌离子电池表面反应机制研究》的报告,为水系锌离子电池界面反应提供了重要参考。康巧玲老师做了题为《高熵氧化物的可控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的报告,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提供了新思路。材化学院23级研究生孙蕾做了《金属锂电池基于电化学沉积的新型悬浮电解液》的报告,为金属锂电池电解液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材化学院23级研究生杨询做了《基于电化学参数的材料服役性能智能预测模型构建》的报告,为AI在材料电化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材化学院志愿者们积极服务于本次大会,为大会圆满举办奠定了基础。通过举办及参加本次大会,增强了我校在国际表面科学技术与应用的知名度及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