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俞晓平研究员团队在生命科学领域权威期刊《Biotechnology Advances》(中科院一区TOP,五年IF:15.7)发表题为《Advances in nanopore direct RNA sequencing and its impact on biological research》的综述论文(DOI: 10.1016/j.biotechadv.2025.108710)。该研究系统总结了纳米孔直接RNA测序技术(Direct RNA Sequencing, DRS)的最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深远影响。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孙凯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俞晓平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国计量大学。

RNA测序是解析生命活动分子机制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揭示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转录本的多样性以及表观修饰的调控规律,对基础研究和疾病诊断均具有深远意义。与传统依赖cDNA转换的测序方式不同,纳米孔DRS技术能够在不经过逆转录步骤的情况下,对原生RNA分子进行单分子、全长测序。这一突破性技术不仅能够更加准确地捕获转录本的多样性,还能完整保留RNA分子所携带的天然表观修饰信息,从而为揭示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机制提供独特视角。研究系统梳理了DRS在多类RNA分子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包括mRNA、rRNA、tRNA、环状RNA(circRNA)以及病毒RNA等,全面总结了不同类型分子的建库策略与技术要点。借助这些方法,科研人员能够深入开展RNA可变剪接事件的解析、融合转录本的鉴定、poly(A)尾长度的动态监测以及RNA化学修饰的精准检测,从而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疾病机理探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论文在总结DRS技术国际前沿进展的同时,也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如纳米孔化学体系的改进、碱基识别算法的持续优化,以及与机器学习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这些探索不仅拓展了RNA高分辨率解析的能力,也为多组学一体化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该论文由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以及杭州柏熠科技等多家单位联合完成,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浙江省三农九方科技合作计划的资助。